工业部的红头文件飞到轧钢厂时,苏青正在文艺科办公室给演员们讲话剧。,w′b/s·z,.¢o*r/g_
文件袋上"绝密急件"的红章还透着油墨香,标题《关于火速筹拍工业炼钢科教片〈熔炉〉的通知》下,赫然列着人员任命:苏青任总导演,京电影制片厂全力协助,水华同志任执行副导演。
"得,这下摸不成鱼了。"苏青揉了揉眉心,把文件递给杨厂长。窗外传来京影厂派来的卡车鸣笛声,装着摄影器材的木箱正往仓库运。
次日一早,苏青揣着介绍信来到京影厂。
汪厂长穿着卡其布工作服,叼着烟斗在办公楼前等他,远远就笑道:"苏大导演来了!上次《长江大桥》刚得了部里的表扬,这回《熔炉》可是要火遍全国的节奏啊!"
"汪厂长您可别寒碜我,"苏青握着他的手直晃,"上次拍大桥是沾了国家工程的光,这回炼钢可是实打实的技术活儿,弄砸了我得去卢沟桥搬砖。"
两人熟络地走进会议室,墙上挂着《熔炉》的筹备进度表,"苏联进口胶片"那一栏用红笔圈了又圈。
汪厂长敲了敲桌子:"文化部里下了死命令,胶片管够,但要少花钱多办事。水华也在厂里,正跟技术科掰扯灯光呢。"
正说着,门被推开,一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抱着剧本走进来,正是水华。
他在《白毛女》中担任副导演,白毛女太有名了,难怪国家会找他来辅助苏青,这是看他苏青太年轻,怕搞砸了,找个经验丰富的导演给他保驾护航。
此刻见了苏青,先伸出手:"苏科长久仰,《长江大桥》的航拍镜头堪称一绝,尤其是桥墩浇筑那段的光影处理……"
"水华老师您客气了,"苏青打断他的恭维。水华的资历和技术毋庸置疑,但科教片不同于故事片,容不得半点艺术化加工,"我正愁没什么经验,您拍《白毛女》的事儿王兵导演都跟我说了好多次,这大部分的镜头还得靠您来拍。"
汪厂长在一旁打圆场:"得得得,你俩就别互相吹捧了。水华,把部里批的苏联胶片单子给苏青看看——总共三百米,全是高感光的伊斯克罗,拍炉内钢花最清楚。-精′武?暁′税?枉? -醉,欣¨漳¨結+更\薪/快`"
水华递过单子,语气严谨:"苏导,我看了您的分镜脚本,土炉构建章节需要多组仰拍镜头,凸显劳动人民的创造力。但炉内高温可能会影响胶片稳定性,我建议……"
"水华老师说的是,"苏青立刻接话,他就怕文艺导演把科教片拍成诗朗诵,"我的想法是,所有技术镜头必须三机同拍:一台拍全景流程,一台跟拍老黄的手部操作,还有一台特写原料配比。至于艺术化处理……"他指了指本子上严禁抒情蒙太奇的批注,"咱就当这是本炼钢操作手册来拍。"
水华推了推眼镜,仔细翻看脚本,当看到错误案例警示章节中用红笔标注的敞口炉氧化演示时,突然抬头:"这个好!用对比镜头展现正确与错误方法,比干巴巴讲原理强百倍。苏导这思路,跟苏联科教片的问题解决式结构不谋而合。"
汪厂长见两人思路对路,松了口气:"行,那就这么定了!水华负责技术实现,苏青把控内容方向,我给你们当后勤部长。器材科那边说,卢沟桥公社的土高炉模型已经送来,就在摄影棚里支着,咱现在就去看看?"
摄影棚里,老黄正蹲在土高炉模型前抹耐火泥,见了苏青就喊:"苏科长,这模型比咱在河滩上砌的还规整!就是这风箱……"
"风箱按比例缩小了,"水华走过去调试灯光,"待会儿拍投料镜头时,要让阳光从炉口斜射进去,突出碎铁融化的质感。"
苏青没说话,心道,就知道到会来一出艺术升华的戏,他蹲下身,用手指蹭了蹭模型内壁的耐火土——触感和卢沟桥公社的真炉一模一样。他想起上辈子看过的老照片里,无数土高炉在田野里燃起,却因技术错误炼出废铁,心里不由得一紧。
"水华老师,"苏青站起身,语气郑重,"这片子不是拍给领导看的,是拍给全国老百姓看的。每个细节都得经得起推敲,不能有半分含糊。"
水华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和执着,思虑片刻地点头:"明白了。′咸·鱼/墈*书,王· `毋?错\内¢容\我会让冲印车间每卷胶片都做三次密度测试,保证炉内钢花的每一个火星都能清楚呈现。还有这风箱你也按照你设计的风箱来,无论大小还是参数,我以后不再做出改动。"
汪厂长故意没看到